景观雕塑所具备的功能与特征
景观雕塑本身是没有使用功能的,它所具备的功能性是雕塑内涵及形式的承载性所体现的。人类创造的文化艺术,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产物。景观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,通过本身的艺术语言,比如造型、空间、节奏、韵律、对比、比例来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,这就是景观雕塑的审美功能。景观雕塑不仅是单纯的装饰环境、美化生活,更多的是反映人类的信仰和渴望。而这一功能被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发扬。由于雕塑材料的永久性、实体所带有的强制性、形式的宽容性与灵活性等综合优势,使得后人通过这一艺术媒介了解不同时期、不同民族的精神语言和思想文化,让我们穿越时空,跨越民族、语言障碍倾听它的述说、触碰它的内心,这就是景观雕塑的社会功能。
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,单一的个体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复合型的需求,交叉学科、多功能选择逐一诞生,人们对行为意识上的需求为雕塑附加了新的功能,这就是表示、说明、概括、规范的功能识别性。它具有一种使用功能,满足了人们对公共认知功能的需要。明确的表达性和可识别性使雕塑成为整个区域的代表,景观雕塑除了以上两个功能外还具备识别功能。景观雕塑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,首先是它的象征性,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,借助某人某物的形象,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,思想和情感。也就是文学手法上的“借喻”象征性思维不仅促成了其表现手法的形成,同时也充分显示出装饰艺术的独特性。如饱满的圆象征着孕育和生命、龙象征着中华民族、凤凰象征着永生、埃及金字塔象征着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利、八卦象片着生命的轮回等等。景观雕塑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拓宽了艺术的联想思想,使得表达情感更加细腻手法也更为多样。
其次是虚实空间,雕塑是三维的,所以它跟空间产生必然的关系。以饱满、浑厚的体积占据空间,给人强烈的凝重感;以面为体积巧妙的穿插空间,给人以趣味性。这些灵活多变的空间形式正是景观雕塑的优势所在。再就是景观雕塑的凹凸空间,凹凸空间的凸为向外扩张的实体,称为正空间;凹为向内作业呈现的内陷称为负空间。也就是印章上的阴阳刻。在装饰雕塑中,充分调动人们的“错觉”,将凹与凸、阴与阳有机的协调互转与替代,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。之后就是景观雕塑的通透空间,通透空间意味着立体造型的封闭性被彻底打破,雕塑内部空间可呈露于室外,也可透过造型本身直接将雕塑之外的虚空间引入雕塑之中。实为虚,虚为实,相生互补,这既增加了空间层次的丰富性也使得景观雕塑多了一分趣味感。最后就是景观雕塑的适应性了,适应性也是景观雕塑的艺术特征之一,景观雕塑根据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所依附的环境因素,这些限定条件能动地转化为造型中的有机因素,变不利为有利,从限定中施展一定的自由,就势取形,应变适形,表现灵活的机动的适应性。